自今年6月8日央行第一次降息以來,在短短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,央行于
從全球視角來看,當前世界主要經濟體,包括美國、歐元區、日本、加拿大等國都實行了超低利率政策。相比較而言,我國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為3%,明顯高于上述國家。我國這種與全球大環境不相協調的利率政策,使得降息顯得刻不容緩!
從國內實際情況來看,央行降息也是迫在眉睫。
首先,當前實體經濟的表現不容樂觀,亟需振興。今年前三個季度GDP同比增速分別為8.1%、7.6%和7.4%,呈逐漸下降趨勢,標示著我國實體經濟的不斷下行。同時1-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1.8%,而同期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卻同比增長10.2%,這種增收不增利的狀況也暗示了企業日子不好過。此外,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(PPI)的疲軟表現同樣揭示了企業的尷尬處境:今年3-10月,PPI同比增長持續為負,工業品出廠價格不斷下降,導致企業利潤嚴重縮水。而近期人民幣匯率的持續走強對出口型企業更是雪上加霜。以上諸多數據表明,當前亟需給低迷的實體經濟打上一劑強心針。
其次,當前央行對降息政策使用的顧慮消失,降息空間充足。2010年10月-2011年7月,央行連續五次上調一年期存款利率,主要是受高企的通脹影響。實際利率為負,既對存款人的利益造成損害,也不利于金融業的改革與發展。各國經驗表明,金融壓抑的一個表征便是實際利率為負。然而現在實際存款收益已轉正。從今年5月到10月份的CPI表現來看,其增幅一直處在3%以下,尤其是10月份CPI增速為1.7%,達到今年來最低水平。相較于3%的一年期存款利率,CPI持續回落的勢頭為降息騰出足夠的空間,降息不僅能刺激企業和銀行業的發展,同時也不會對存款人的利益帶來較大的損失,一舉兩得。